今年4月,百度Apollo在河北沧州获得了商业运营许可;5月2日,Apollo在北京首钢园区开始常态化运营。在此期间,它还拿获得了国内首批夜间和特殊天气的测试资质,目前其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运营时间已经延长到了晚上十点。
这一系列动作都预示着百度已经开启了Apollo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奏。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自动驾驶似乎仍然距离日常生活非常遥远,是一项充满了想象力令人倍感好奇的前沿技术。
近日,电科技应百度邀请,来到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百度阿波罗公园,对共享无人车进行了体验,感受一下这项前沿却其实一直都在身边的无人驾驶技术。
前往园区的路上就已经能见到测试中的共享无人车
在开始叙述之前,电科技先说一下结果:百度Apollo的稳让人感到惊奇,从乘客的角度来看,它已经达到了L4级的自动驾驶标准。
电科技此次试乘体验的车型为林肯MKZ,这款车型由于电气化结构比较完善,再加上对自动驾驶技术开发商提供了接口,成为了很多公司在开展自动驾驶时惯常选择的载体之一。
从外观上看,Apollo共享无人车最醒目的特点就是顶部凸起的激光雷达,这颗由禾赛科技为百度Apollo定制的雷达,为车辆提供了更高的测量精准度。此外,车身上还搭载了2个毫米波雷达、9个相机,通过多种探测方式的结合,实现了360度感知信息,为车辆行驶时的整体安全性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在Apollo汽车内部,除了多出了几块可以方便安全员和乘客查看行车状态的平板电脑外,和普通车辆并没有太大区别。出于安全底线的考虑,目前每辆车内的主驾驶位上还都设有安全员,方便在出现极为特殊的情况时进行人工介入。而我们的体验旅程,也在点击平板电脑上的按钮后,正式开始了。
在整个行程中,汽车的速度相对保守,考虑到是在城市开放道路上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直观的感受来看,整个行程十分稳定而流畅,虽然没有出现任何炫技式的操作或是重现某些科幻电影中的场景,但前沿科技带来的新奇感仍让人印象深刻。
优秀的驾乘体验是构成安全氛围的第一要素。首先就是汽车的启动和刹车在控制上都显得很顺滑,并没有任何突兀感,这既能给乘客带来更好的乘坐体验,也能提升乘客的安全感——即便是真人司机,如果启动、刹车时都一股子风风火火,也会让乘客对行程的安全性产生不小的疑问。
其次是它对周围人、车、障碍物的识别。在整个乘坐的体验过程中,电科技特地对比了一下面前显示屏上的画面和车窗外的情况,结果发现各个方向的行人、车辆、自行车、障碍物都没有逃过它的“法眼”,并且它会根据不同的环境对象,显示出相对应的图标。
这一精准识别下的结果就是百度Apollo在面对超车、转弯、避让行人等场景时都能及时、果断地应对。对车内的乘客负责,也对车外的行人和车辆负责,保证车内外双方的安全,才是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大规模落地的基础。
最后则是百度Apollo的夜间行驶能力。据车上的安全员向电科技透露,百度Apollo在夜间和白天的行驶体验已经基本没有区别。
在测试的后半段和回程的路上,天色已经相当昏暗了,而汽车的行驶也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要知道在夜间,昏暗的光线会让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变得模糊,复杂的路况更会对车辆的感知、预测、规划、控制等模块造成全方位的挑战,而百度Apollo自动驾驶系统因为经过了针对性的夜间驾驶场景训练,即便在这样的弱光环境下,也是毫无惧色,将两百米内的行人及障碍物一一识别得清清楚楚。
在电科技的整个体验过程中,Apollo系统只发生了一次人为介入,由于此次的系统调校偏于保守,导致它会更倾向于“谦让”其他车辆和行人,以至于在一处红绿灯等待了较平时更多一些的左转向汽车。作为一项新型的驾驶技术,安全性肯定还是优先考虑的,电科技对此也是认为完全可以理解。
除此以外,在电科技的整个体验行程中,Apollo没有出现任何意外,总体十分令人满意,这也让电科技确信,百度Apollo已经做好了将共享无人车进行商业化的准备,至少在技术端已经是比较成熟,接下来要做的只是迭代和更大规模的普及。
另外,在探索自动驾驶技术的同时,百度还在为车路协同这一我国的智能交通战略做着更多的努力。今年5月13日,百度与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联合发布了Apollo Air计划,这是全球首次、也是目前唯一使用纯路侧感知能力,真正实现开放道路连续路网 L4级自动驾驶闭环的车路协同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在光线极度昏暗或是恶劣天气等车辆视距受限的环境下,为车辆即时同步道路信息,也能通过路侧V2X设备让车辆在视线受阻的情况下也能即时监测到车辆、行人或其他障碍物,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它甚至能够让算力有限、没有车载传感器的车也获得一部分自动驾驶能力,相当于让有人驾驶的车辆实现部分自动驾驶。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使用了这种技术的路段,即使不使用车载传感器,也能够准确识别红绿灯,形成“路指挥车”的局面。
而当Apollo Air在多数道路上普及后,也就意味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单车成本将会大大降低,这对于百度乃至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来说,都将是一次巨大的推动。
而想要让自动驾驶汽车真正普及,除了降低成本外,还需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那么,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自动驾驶汽车呢?
坦白来讲,电科技在上车前还是有一点忐忑,但在体验结束后,这次的行程让我觉得很“无感”——如果不是注意到安全员的手始终脱离方向盘,我会以为我是在乘坐一辆普通的出租车——这恰恰说明了百度Apollo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用户“无感”才是前沿科技切入现实生活的唯一正确路径。
试问,在行程中发生哪些事,才可能会让乘客意识到是在乘坐自动驾驶车辆呢?可能是车一头撞上防护栏?可能是在十字路口对向左还是向右举棋不定?可能是失控刹车加速?
不过,以上这些都没有发生,这也就从正面说明了百度Apollo的自动驾驶其实一直都是在稳定、顺利地工作着。
因此,电科技在行程结束后也发自内心的这次试乘点了一个赞。
蓝牙耳机早在十几年前便已经出现,但直到2016年的AirPods降世,才让它真正走向市场意义上的成功,因为AirPods除了没有线,几乎和普通耳机没什么区别。同理,自动驾驶并不需要为我们带来多么耳目一新的乘坐体验,而是应该足够隐蔽,让人感知不到和普通驾驶有什么区别,让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感受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百度Apollo的表现无疑是完成了一次AI智能划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