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上市,AI第一股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二次上市,AI第一股得到资本市场认可
百度在技术研发上长期坚定的投入,终于得到了资本市场认可。
众所周知,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是百度近年来在营收表现上的重要转折。
在拿出数据之前,百度以一个细节变化向市场率先释放信号:在过去,百度对于公司定位的描述为“以搜索引擎、知识、信息为中心的互联网平台”,但在本季度财报中,它首次被替换为“具有强大互联网基础的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
了解百度的人不会觉得这样的改变有何突兀。现在的百度与十年之前截然不同,除了“搜索引擎”这一最为普及的标签,百度已经在AI领域拥有了第二重身份。
十年之间,百度对AI全产业链进行布局,涉及深度学习框架、AI芯片、AI应用、智能云、自动驾驶、小度AI助手等多条业务线。根据财报,智能云已经成为其中最快速增长的业务之一,而自动驾驶、小度则是未来百度新的增长点。
但百度的AI战略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在初期阶段遭到重重质疑。它获得如今的成绩只因打了一场持久战。
五年前的2016年,美国《财富》杂志针对人工智能行业发表了一篇深度报道,称“全球大部分的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商业应用都来自这四家公司”,它们分别是谷歌、微软、Facebook以及百度。
作为四家中唯一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百度的确是国内对于AI下决心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在对AI产业布局的意识和动作上都处于领先位置。
2010年起百度便开始投资AI,彼时目的主要在于提升搜索能力,并带动其变现能力。与此同时,百度也在小心探路,想通过其核心AI技术引擎“百度大脑”开发新的AI业务。
2013年,百度再次加码布局。这一年它成立了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百度大脑和AI助手度秘成为其代表项目。次年,百度正式宣布进入自动驾驶技术研究领域,当时最为人所知的项目之一,是百度将其三维地图等相关数据服务与宝马的车辆导航系统进行结合。
2016年9月,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对外宣布,人工智能是百度核心中的核心。随后的2017年,百度的AI整体战略初步成型,即以百度大脑与智能云作为应用层面提供底层技术支撑,并在此基础上,推出语音交互系统DuerOS和智能驾驶开放平台Apollo。
只不过,这段时期的百度打出人工智能这张牌并未立刻被外界理解和认可。再加上随后的一段时间,DuerOS与Apollo没有呈现出清晰的落地场景和商业化路径。小度助手、百度智能云和自动驾驶等AI业务持续多年处于不被市场认可的状态中,甚至一度被认为价值为负。
不过,百度并未因此丧失信心,并且一直坚持投入。随着百度对组织架构及时进行调整,锚定了价值销售以及行业解决方案、AI价值落地的方向,更加重视利润而非市场扩张,百度智能云的市场份额已在近两年有明显上升。
Apollo也曾面临相似境遇。作为一项2013年启动、2017年正式推出的计划,尽管Apollo在测试数据、境内测试资格、与车企合作等方面不断释放利好消息,陆续公布其在自动驾驶、智能交通、智能车联三大开放平台的技术研发细节及未来落地路线,未受质疑声的干扰。
更直观的变化发生在2021年2月17日美股盘后,百度发布其2020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AI战略商业化进程终于迎来一个漂亮的节点。
财报显示,百度在该季度实现营收303亿元,净利润69亿元。全年来看,百度在2020年实现营收1071亿元,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21%。
其中,包括搜索、移动生态和AI在内的核心业务有强势增长。该季度,来自于“百度核心”的营收达人民币231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百度第四季度来自于“百度核心”的网络营销营收189亿元,同比持平,来自于“百度核心”的非营销营收入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52%。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百度日渐看重的百度智能云业务相关数据首次在财报中披露。第四季度,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长67%,年化收入约130亿元。李彦宏在本次财报信中表示,百度智能云正在进入强劲增长的快车道。
事实上,百度在2020年第三季度就对AI、智能云、自动驾驶等业务线的商业化有所透露。在第三季度,百度首次披露了核心业务中“其他收入”的营收规模及同比增速,被认为是对前述业务的概括。
根据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财报,“百度核心”收入中的“其他收入”分别为29亿元和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达14%和52%,也主要是由于智能云收入增长。
这样的业绩最直接地改变了外界的看法。据报道,今年2月以来,曾被普遍看低的百度AI业务线开始被单独估值。其中,有约20家投行为百度智能云业务单独估值,中银国际给出最高估值为450亿美元;也有21家投行为Apollo单独估值,中金提出的最高估值达539亿美元。
这意味着,长期以来接受外部质疑的百度AI战略的落地场景和商业化路径,已经开始拨开迷雾走向更现实的商业世界——或许,这也是百度再次赢得资本信任并完成估值回归的主要原因。
能打的百度AI
百度最新两个季度的营收表现直接影响了其股价,但除去具有投机心理的资本,真正能够支撑百度未来长期价值和引导其基本面判断利好的,仍是其在AI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地位。
在AI这条赛道上,中国正处于其技术发展的前沿,也在过去几年吸引了大量热钱。有报告显示,2019年,按照已发表AI研究论文总数和AI专利申请数目,中国均列全球第一,按照AI公司总数计算也位列全球第二。与此同时,2015年至2019年,中国AI公司的融资额在全球中为最高。
在国内,百度确已在同个赛道中争抢到了头部的位置。直观看来,截至2020年10月30日,百度在国内AI专利累计数和申请累计数两个维度都拿到了全国第一。此外,截至2020年12月底,百度AI开放平台的开发者数也位列全国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的研发方向并未局限在单点上,而是采取了发散策略。据了解,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研发,从最基础的AI芯片到以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为代表的核心AI功能,从深度学习框架到开放式AI平台,百度已经可以做到在技术上提供全栈AI。
这也意味着,百度所有可应用AI的业务都具备了差异化的技术基础。
在百度覆盖的所有业务中,智能云、自动驾驶、AI芯片、小度AI是与商业衔接最为紧密的几条业务线。
其中,在智能云业务上,百度采取了多种服务形式和解决方案,例如可根据客户要求分别提供PaaS、SaaS及IaaS。而这些方案就与百度的AI解决方案形成了差异化,后者可以利用百度大脑提供各种模块化的服务,包括开源代码、端到端开发套件等。不仅如此,像知识图谱、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AI能力,百度也向客户开放。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百度在2020年第四季度首次披露智能云业务营收数据,或许也是出于对该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有足够信心。
目前国内公有云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智能云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潜在市场已由7亿元增至13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2.3%。在未来的2025年,它还有可能达到11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3.0%。
在这背后有多个因素在共同作用,包括传统企业持续被渗透、互联网用户需求增加、对多云供应商的倾向增加、5G及AIoT渗透率上升带动AI需求增加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是2019年国内四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之一,而按照2020年产品组合及开发者使用的API计算,百度智能云为国内最大的AI公有云。
再看智能驾驶,这是国内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行业之一。它因智能化水平持续走高、硬件成本下降等趋势,同样吸引了大量投资。
许多行业人士站在商业化角度表示,经营Robotaxi(代替普通出租车)是自动驾驶的最大变现机会之一。
这一市场的规模不容小觑。有数据显示,2025年Robotaxi车队业务的潜在市场总额或为14581亿元,将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此外,由该行业带动的自动驾驶服务市场规模,也可能从2019年的23亿元增至2025年的3994亿元,增长近200倍。
而在智能驾驶领域,百度Apollo由于出发最早,与竞争者已拉开一定差距。
作为对机器和算法最为直接的观察途径,截至2020年底,Apollo已持有199块中国自动驾驶牌照,在国内处于第一,第二名则持有约20块牌照。也就是说,百度在数据的收集、研究和验证等多个环节上有巨大优势,试错机会也多于竞争者。截至2020年底,百度在北京、长沙两地无人驾驶测试里程已超过5.2万公里。
目前,已有10家汽车厂商与Apollo签署战略协议,使用其自动驾驶服务。此外,在全球范围内,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Apollo Go已在多城开展Robotaxi与Robobus运营的出行服务商,接待乘客超过21万名。
这所有的成绩都并非一蹴而就。目前百度在AI领域已经建立的基础设施,以及显现出来的技术和商业化优势,都是百度以极为扎实的十年投入换来的成果。这不仅显示了其决心,也证明了这家公司有在质疑声中不计较一时得失的耐心,做到了心无旁骛。
百度AI更大的想象空间
百度智能云和自动驾驶的商业形态已经初见,百度的AI战略却并未停止想象。在这之后,AI芯片、智能汽车等行业仍有可供百度持续抬升天花板的机会。
以AI芯片行业为例,它的状态与前述几个行业略有不同。目前,国内AI芯片行业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需要看见的是,受趋势影响,近年来国内AI芯片设计公司的数量属于快速增长状态。
在这样的状态下,AI市场规模有极大想象空间。公开数据显示,国内AI芯片市场已由2015年的19亿元增至2019年的12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9.0%;未来2019年至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预计将实现44.2%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规模1099亿元。
百度在AI芯片行业最突出的作品为百度昆仑芯片,2018年7月发布的昆仑1代处理器采用14nm工艺、16GB HBM内存和2.5D封装解决方案,提供512GB/s的内存带宽,可⽤做推理和常规训练,⽀持通⽤⼈工智能算法,曾被称为是业内设计算力最高的AI芯片。
据悉,昆仑芯片已于2020年实现量产,并且昆仑1量产已超过2万片,目前主要部署在百度搜索引擎以及百度智能云生态伙伴等场景中,也可应用于工业制造、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而正在研发中的昆仑2将于2021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其性能比昆仑1再提升3倍。
百度对于AI芯片的决心也是显然的。作为百度在AI芯片行业的突进者,百度昆仑芯片业务已于近期完成了一轮独立融资,估值或已达到20亿美金。
此外,百度在今年最重大的发布之一不外乎成立智能汽车公司。今年1月11日,百度宣布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集团则为新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入局,百度同样踩在一个恰当的时机上。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一,2015至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63.9%,现有市场规模1778亿元,直至2025年,该行业还将以37.1%的速度持续增长直至11829亿元市场规模。
而对于造车,百度曾明确表示,将在新公司的运营中占有主导者地位,在具体执行上百度将整体负责端到端的服务,主导的业务线将同时涵盖硬件和软件。三年之后,将会是外界看到百度第一台智能汽车的时间点。
总而言之,百度在AI领域布下的商业版图已经初步呈现,在此之下,十年的产业经验积累成为其坚实支撑——它促使百度在公司定义上完成了一次成功转身,也将成为未来百度长期价值的重要来源。